高坡苗族射背牌,2007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现有4名传承人,其中市级传承人罗庭开、王批文,区级传承人罗廷有,杨顺平。 背 牌 聚居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的苗族,服饰特征以背牌为主要标志,因此称背牌苗,由于背牌的颜色、图案等特点和传说的不一,也有的称为印牌苗,红毡苗。据说背牌苗在很久以前男女都穿背牌,不知何年原因男人才不再穿,只是在去逝时才用背牌殉葬,如今只有妇女穿背牌。高坡苗的恋爱自由而婚姻却不能自主,因受父母包办婚姻而不能终成眷属的情侣,最后只好在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和支持下,选用传统的盛大民族节日“四月八”这天在背牌坡上举行射背牌这一特殊活动来表达他(她)们忠贞不愈的恋情。当着世人的面对天发誓,给阳间的恋情划上一个记号,带着信物到了阴间再结为夫妻。 射背牌 射背牌 高坡背牌分前后两块,上面是四方印章,挑花饰满印章周围,用两条绣花连在一起,前小后大,套在脖子上。因此,背牌图案核心构件为印章,决定了所有的刺绣图纹都必须在正方形内完成。背牌分盛装背牌和简装背牌。盛装背牌为黄色,尺寸较大,多以丝线绣制,以黄色为主调,间以红色色条,富丽、高贵而庄重,一般高坡妇女一生只有一至两块。简装背牌为白色,多为棉线织绣,简洁、朴素而美丽。 主持人祝祷 “高坡苗族射背牌”是苗族人民在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相沿成俗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空间”形式,客观上起到了稳定现实婚姻关系又不扼杀人性人情的作用。仪式进行时表演的芦笙舞蹈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着独有的艺术价值。 花溪苗族数格节 花溪苗族数格节,2020年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苗族数格节是用水牯牛举行祭祖活动的节日,流布区域在黔南州惠水县、龙里县和贵阳市花溪区的三角地带,举行祭祖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到七月。苗语“数格”是指买肥壮、角正的水牯牛来祭父亲或祭祖父的各个家庭,把牛带到祭祖场来踩场、跳场、斗场等活动。“数”有参与、举行、祭祀等意思,“格”指用水牯牛举行祭祖仪式的活动场。 村民牵祭祀牛前往“数格”场 苗族祭祀古歌记载:苗族“数格”祭祖场最初由先人央洛(亚鲁王)兴在贵阳城的倒岩一带,后来才迁移到贵阳城郊的八公里摆郎,再又迁到燕楼党武一带,最后迁到惠水县濛江街道办大保村批弓,然后在这一带兴建了48个祭祖活动场,当地称为牛打场。现在还保存20多个,主要有批弓狗场、大坝马场、果里龙场、高寨鼠场,高坡虎场等等。 祭师护送祭祀牛走进“数格”场 在“数格”时节,祭祖的家庭就会牵着祭祖牛到“数格”祭祖场来举行祭祀仪式活动,家族及亲朋好友就会买布匹来盖在牛身上、红布捆在牛角上,吹着唢呐、放着炮竹牵牛逆时针围着“数格”场转圈。下午三点左右,就开始举行水牯牛打斗活动。牛打赢了,家族和村寨视为荣耀,认为牛打出去了晦气、病疫等所有不好的东西;牛打输了,视为牛为家庭钩来金银、儿女、财富和好运。 数格节踩场 数格节踩场 每年农历六月至七月农闲时节,即鸡月和狗月,举行祭祀父亲或祖父的家庭不约而同牵着祭祀的水牯牛,于狗场天、龙场天、鼠场天等到相应的“数格”场举行踩场、跳场、斗场等活动。“数格”祭祖场由先祖设立,“数格”祭祖活动必须在这些场地举行,祭祖牛要经历踩场、斗场等活动后才能举行仪式“送牛”给去世的父亲或祖父。
距离我